城市站:合肥生活网 / 西安生活网 / 昆明生活网 / 福州生活网 / 成都生活网 / 南昌生活网 / 重庆生活网 / 长沙生活网 / 黄冈生活网
为什么杭州要重谈瓷文化?
杭州8月3日电(郭其钰 郑晖)“一部陶瓷史,半部在浙江”。浙江是瓷器的故乡,杭州作为东南名郡和南宋都城,是瓷器重要的生产地、消费地和集散地,在中国瓷文化史上曾具有引领地位。
在杭州市政协日前举行的“加强杭州瓷文化及窑址遗存保护利用”月度协商座谈会上,专家学者和政协委员一起交流思考,为瓷器在新时代的发掘与保护、传承与传播、活化与利用建言献策。
发端:瓷器是精神文化的物态载体
青瓷是中国瓷器的发端。公元200年前后,青瓷在浙江上虞一带烧造成功,完成由陶到瓷的飞跃。从东汉晚期青瓷文化曙光初现,到唐宋时期,青瓷工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宋朝时,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专门为帝王烧造定制瓷器的窑口,南宋定都杭州后建造了南宋官窑。在这里,宋人用恒久的炉火和高超的技艺,煅烧出美如碧玉的青瓷珍品,宋瓷也成为宋韵在物质文化上留下的生动注解。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郑建明表示:“纵观杭州的陶瓷生产与消费,几乎参与了中国古代陶瓷尤其是青瓷的整个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陶瓷史上多次重大改变与突破。”
从时间上看,南宋在杭州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特别是设立了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开启了杭州陶瓷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从空间上看,京杭大运河开通后,杭州通过得天独厚的运河水系,得以和国内其他地区进行广泛交流。南宋统治者更是利用杭州的地缘优势发展海洋经济,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
如在技术传播方面,有学者提出,设在杭州的南宋官窑对浙江龙泉窑等窑口的烧制技术有重要影响,对国外瓷器如高丽青瓷的生产技术也有一定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在商品流动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学习,并带来生产技术的普遍提高。
传播:传承那一堂炉火的淬炼
时光流转,窑火不灭。杭州瓷文化如何流转千年而历久弥新?
“要利用和发掘好杭州瓷文化,首先要厘清杭州地区古窑址分布情况,包括窑址炉结构、装烧工艺、产品种类、生产年代、产品特征等基本信息,再深入挖掘陶瓷文化内涵,包括陶瓷器的运输消费、使用功能、传播路径、技术创新及社会生活风尚等信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郑嘉励建议。
瓷器是有温度的,其蕴藏着人心与技艺积淀的温度。杭州市萧山区政协委员盛海尧认为,人是技术传承的主体,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困境,他建议寻访民间的越窑青瓷烧制人才,并将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作为职业院校的一门科目。
“在传授技艺的同时传播青瓷文化,通过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让越窑青瓷从‘技术’走向‘艺术’。”盛海尧说。
传承瓷韵文化,瓷器不应是躺在博物馆里的文化古董,也不应是束之高阁的文化化石,而是活在当下的鲜活传承。
“留住‘前世’,发展‘今生’,是博物馆的使命,活态展示馆的核心应是南宋官窑基因库。”杭州市政协委员叶佳星谈到,开展标本制样和识图谱型数据库建设,以一种物化的具象方式全面细致地展现瓷文化。
“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瓷文化与日常生活融合,把‘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贯穿于活态展示馆中,通过市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瓷文化的传播传承。”叶佳星说。
产业:激活传统文化的时代活力
宋瓷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如何做好进一步研究、传播和转化?与会人员认为,产业发展是较好的落脚点。
“以文化起笔,绘产业蓝图。通过保护一个窑址、建设一个博物馆、规划一个遗址公园、带动一个乡村共富,最终形成一条文旅产业带,来积极探索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杭州市萧山区博物馆馆长杨国梅以茅湾里窑址为例,提出打造一条文旅产业带。
她介绍,茅湾里窑址所在的大汤坞村是实业家汤寿潜的故乡,周边分布有汤寿潜故居纪念馆、汤氏宗祠和汤寿潜纪念碑,附近还有葛云飞纪念馆、山阴古道等文化旅游资源。窑址所在山顶有度假酒店,村里正在建设民宿、陶瓷制作工作室、研学体验点等。
杭州市政协委员袁瑾建议打造杭州瓷文化创意产业链,即以基础研究赋能创意内容生产,深化考古、历史、民俗、文化遗产学等领域相关瓷文化研究,为创意开发提供素材与资源。围绕“宋韵”主题,形成杭州瓷文化独特的内涵表述体系。
这一项系统文化工程需要产学研结合、文旅商融合。有业界人士提出通过开发未来使用场景、发掘文化触点,创制衍生品,延伸消费链。如围绕瓷文化开发研学、文旅线路,加强包括茶文化、禅文化、民俗文化、文学艺术在内的文化整体性设计。
千年前,宋人将艺术审美渗透到日常的碗盘杯盏中,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时至今日依然是中国人韵味十足的生活美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