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合肥生活网 / 西安生活网 / 昆明生活网 / 福州生活网 / 成都生活网 / 南昌生活网 / 重庆生活网 / 长沙生活网 / 黄冈生活网
创业迎来“科学家时代”
创投圈不再对模式创新和平台经济趋之若鹜
创业迎来“科学家时代”
本报记者 孙奇茹
当经济发展提档升级呼唤新动力,当“低垂的果实”不再触手可及,创投圈不再对模式创新和平台经济趋之若鹜时,十年磨一剑的科技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创业成为时下的“流行”。科学家创业、教授创业,已经从多年前的小众甚至“离经叛道”,转而成为推动源头创新产业落地的重要力量。
“抢科学家”成风潮
“VC都在抢科学家”“学而优则创”“科学家创业潮来了”,近一年来,这样的标题在关注投资与创业的媒体上频频出现。
作为控制机器人运动的核心部件,中国的RV减速器常年要靠进口。多年前,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张跃明带领团队开始攻关。如今,这项从源头创新的工业机器人RV减速器技术已经实现了关键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方面,已成功在北京亦庄开发区和河北石家庄建厂,每年可以生产世界上最顶尖的工业机器人RV减速器8万套,产品供不应求。
如果测量磁场的精度能“细”到地球磁场的十亿分之一,就能够“看到”自己心脏和大脑产生的磁场。2020年,世界500强高管与掌握量子精密传感底层技术的青年科学家联合成立未磁科技团队,如今已经率先成功研制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心磁图仪、脑磁图仪等高端医疗影像器械。基于这项“国内唯一,世界唯二”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心磁图仪技术,国人未来只需要花费数百元,就能在不做造影、不做CT的情况下实现对心血管疾病、脑疾病的诊断。
峰和科技、智同科技、未磁科技……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教授或主动、或被动地走出象牙塔创业。
“像清华生命科技领域的教授,基本上每人都参与了一家公司。”英诺天使基金创始人李竹说。红杉中国合伙人杨云霞也对此感受明显,这段时间她接触到的科学家和教授创业者相比前几年增加了好几倍。
科学家未必要做“一把手”
伴随北交所开板,深耕专业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如今广受认可。“从国家政策引导层面来讲,科学家创业的时代的确到来了。”雅瑞资本创始合伙人张瑞君说。
专精特新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源头供给,而科学家群体无疑是原创技术的重要源泉。如今,一批科学家涌入硬科技、专精特新赛道,是否意味着一击即中的成功率?深耕科技投资的多位投资人发出了理性的声音。
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表示,在“坚决不能投科学家”和“这个时代就要投科学家”这两种极端态度之间,他和投资团队的最终结论是——“投懂科学、懂技术的企业家”。“他可能是科学家出身,但最终一定要是个企业家。”黄明明说。
“即便是某国内一流学府,每年几百项科技成果转化,其中也只有20%能拿到投资,大部分并不具备资本价值。”李竹认为,绝大部分科学家不适合作为企业一把手创业,更适合作为小股东,或者通过师生共创等方式来实现科学家的创新成果转化。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黄铁军教授则提出,原始创新转化至产业的形态多种多样,不能简单将学校教授团队挖出来让他去创业,这样太看重短期效应了,而是应当允许各种各样形态的成果转化形式出现,营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互动的合作生态。
“软平台”为源头创新铺路
科学研究与商业运营隔行如隔山,从科研工作者到企业家的角色转换也因此挑战巨大。张瑞君说,科学家需要在创业中与商业等方向的优秀人才合作,补上“水桶”的短板。
两周前,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五位来自不同背景的科学家创业者,上了一堂以“科学家如何有效搭建创业团队”为主题的课堂。
“希望对科学家创业中遇到的人才引进、团队管理、科学家角色转化与迭代等问题进行场景化梳理,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解决创业之初最突出的人才问题。”中关村创业大街相关负责人说。
过去,在创业大街,一杯咖啡就能帮一个普通人链接到各种创新创业所需的资源。而今天,创业大街也不断在科学家创业、源头创新方面布局。据悉,创业大街搭建的源头创新平台,已与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研发平台开展深度合作,在硬科技成果转化阶段发挥作用,帮助项目尽早实现商业化。
有丰富的科技成果转化与硬科技孵化经验的西湖大学遗传学讲席教授、副校长许田在公开场合提议,应搭建一个“软平台”,让科学家、工程师做他们擅长的东西,商务上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来做,这样能大大提高成功率。
作为北京原始创新策源地,在中关村科学城,服务源头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为科学家创业搭建“软平台”的机构和平台还在不断涌现。“我们需要做的是去发现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科学家,营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充分发展。”中关村科学城公司副总经理戴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