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 长沙经开区提升土地亩均效益

  长沙6月16日电 (陈琪)今年,长沙经开区提出“改革再出发,亩均论英雄”,围绕制造业产业升级需求,在土地要素资源缺乏背景下,聚焦园区土地存量运营和企业转型升级,开启一轮新探索。

  长沙经开区形成了三一集团、山河智能、中联工起、铁建重工和五新隧装等龙头企业齐聚园区的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去年园区全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超14.3%,产业投资增长25%以上。

  “亩均论英雄”改革,是提升发展能级、推进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关键举措。《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推进“两区”亩均效益改革试点工作三年行动方案》明确通过三年行动,亩均税收5万元(含)以下的低效企业全部清零,亩均税收5万元以上至10万元(含)以下的低效企业提升转型率达60%以上,创业基地(含经认定的小微园区)成为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产业平台。

  据统计,长沙经开区范围内已经投入运营的15个创业基地,实际利用土地1838亩,共计2100家企业入驻,2021年实现税收8.9亿元,亩均税收接近50万元每亩,彰显了集约用地、高质量发展的态势,且形成了“亿元楼宇”现象。

  在疫情充满不确定性、经济形势复杂的背景下,创业基地逆势而上,为助推企业提质增效,园区高效集约利用土地,提升亩均效益作出了有益尝试。

  创业基地怎样才能提升亩均效益?答案是引进、培育、服务好优质企业。

  未来·智汇城围绕长沙经开区主导产业,精准招商,去年引进了丹娜(湖南)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埃斯顿自动化(长沙)有限公司、湖南智信微电子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埃斯顿在2020年工业机器人中国市场排名第八,是2020年福布斯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榜工业机器人唯一上榜企业。其落子长沙经开区的是华中区域总部,集研发、办公、运营、服务于一体。

  据了解,未来·智汇城已累计入驻优质企业42家。招商运营总监李振华表示,优质企业入驻促进了园区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为亩均效益提升增添了新动力。

  近日,长沙经开区又出台《关于加快小微园区建设提高亩均效益的实施办法》,通过加强政策供给、优化审批方式、延伸政务服务,打造小微园区建设新模式,助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亩均效益提升。

  政策明确,为激发企业转型升级建设小微园区的积极性,配套了优化审批方式、报建零收费、降低自持比例、运营补贴、亩均效益奖励等激励举措。

  政策出台后,受到园区众多企业的关注。湖南湘联科技有限公司主营建筑遮阳节能环保产品。依靠园区“腾笼换鸟”政策支持,其拟新增投资约1.5亿元,对原有土地待开发部分15亩进行升级利用,建设“湘联建筑遮阳研发及智能制造基地”小微园区,预计投产3年内达产,达产年产值3.7亿元,达产年税收2300万元,亩均税收提升至50万元以上。

  为更好服务企业,长沙经开区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了小微园区申请专窗,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组建全科审批小组,提供全流程审批和帮代办服务。各银行将针对小微园区企业开发建设和分割转让创新金融产品,提出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

  长沙经开区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受理了企业申请后,我们联合其他相关部门,进行上门服务,专人跟进,为企业提供多对一‘定制服务’,实现了受理、审批、帮办、出窗等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

  针对小微园区精准发力,长沙经开区不断深化“放管服”举措,调整规划指标限制,将研发、中试等建设用房列入生产性用房,不受配套用房比例的限制;推进产权分割转让,为市场主体培育提供更多住所空间,同时将逐步建立小微园区管控平台,完善企业入驻、运营管理和退出机制,并在人员、制度、系统以及党建引领上提供深度帮扶。

  长沙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系列“组合拳”将有效助推小微园区建设,激发低效工业用地重焕活力,提升土地亩均效益,为加快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探索新路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