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岛共富观察:“海上花园”如何内外兼修?

  舟山7月9日电(记者 林波)“郡县治,天下安。”自古以来,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一直起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小块头,也有大能量,这是浙江县域经济的生动诠释。

  自唐开元二十六年设立县治以来,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千年古城”。经过历朝各代特别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设,形成了定海独特的“海上花园”风采。

  在共同富裕赶考路上,“海上花园”如何有机“更新”,助推县域经济发展?透过定海看海岛发展路,共同富裕,不仅体现在乡村层面,藏于文化内涵,更展现在城市文明之风中。

瞿治芳查看金塘李生长情况。 林波 摄
瞿治芳查看金塘李生长情况。 林波 摄

  品牌“出圈” 让乡村更有知名度

  清晨,瞿治芳将犹带露珠的新鲜金塘李摘下。傍晚,一箱箱统一包装的金塘李就能搭上快递的发货车,送往全国各地。

  1955年出生的瞿治芳是定海区金塘镇的一名老李农,种植金塘李已有50年的时间,从单一品种到多元化新品种,从传统线下叫卖到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从本地人便宜买到岛外人抢着买,他见证了当地李子产业的变迁。

  金塘李因产于金塘岛而得名,其果色泽艳丽皮青肉红、酸甜适口、核小肉多,属李中之冠,已有170多年的栽植史。

  如何让传统李子走出悬水海岛,带动村民致富?金塘镇的回答是:让品牌“出圈”。

  为进一步提高农户经济效益,近年来,定海区积极创建“金塘李”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积极推动金塘李产业化经营,通过提质量、树品牌,积极帮助果农拓展销路。

  据金塘管委会社会发展局渔农科科长胡斌介绍,除了品牌打造外,该镇还通过举办金塘李花节、金塘李子文化节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节日活动,深挖李子文化,做大李子产业,进一步打响金塘李子品牌,让农民增收,助力金塘“乡村振兴”建设。

双桥朔源蔬菜直卖所一景。 林波 摄
双桥朔源蔬菜直卖所一景。 林波 摄

  在壮大农产品品牌的同时,定海区还搭建直卖平台,让“散户”共享乡村发展红利。

  小番茄、西瓜、葡萄……在定海区双桥街道“味在定海山”双桥朔源蔬菜直卖所,舟山市定海朔源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丕杰正将附近农户送来的农特产品“上架”。

  “直卖所卖的大部分蔬菜是当天从地里摘来的新鲜菜,价格一般低于市场价。”刘丕杰指了指自己的身后,约140亩的土地上,盖了数个自动化大棚,里面种植了茄子、番茄、丝瓜等作物。

刘丕杰查看茄子生长情况。 林波 摄
刘丕杰查看茄子生长情况。 林波 摄

  为何要打造直卖平台?

  “因为消费者喜欢购买本地蔬菜,但不知道到哪买;而散户种植有产品,却不知如何通达市场。”定海区双桥街道农业农村办主任谢枫表示,直卖所采取直产直卖的方式,辖区的种植户只要品质过关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售卖,通过品牌化运作打通散户售卖堵点。

  “我主要是种植西瓜、草莓等水果,规模比较小,平时在路上摆摊,能卖多少是多少。”黄承裕是附近的种植户,在他看来,通过直卖平台,他的水果销路稳定了,收入也增加了,“很多人开车到这里买菜,放在这里的西瓜每天都能卖光。”

  数据显示,2021年,定海区农渔业总产值达23.68亿元,同比增长11.65%,增速位居舟山市第一。

  定海区农业农村局农业产业发展科科长张真真表示,在海岛共富路上,该局将加快融合发展,着力培育产业振兴新动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做强发展平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文化“浸润” 让海岛书香四溢

  狭长的走廊摆放着各类三毛的作品合集,长长的木质书桌旁,放了若干凳子,满足读者的看书需求……这是位于定海区小沙街道三毛祖居附近的“三毛书屋”中的场景。

  在海岛共富路上,如何发挥其特有的文化基因?因地制宜,激活海岛别样发展文化基因,是定海区践行的路径之一。

  以小沙街道为例,该街道庙桥村是三毛的祖籍地。1989年4月,三毛回乡省亲,特地探看祖居,并上山扫墓。

  根据村庄特色,庙桥村围绕补齐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能力,以市场为导向,凸显三毛元素。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三毛的影响力,定海区举办了三毛散文奖、三毛特展、三毛品读会等一系列以三毛为主题的活动,带动了该辖区乡村振兴。

  “三毛书屋”就是当地打造的其中一个IP。

“三毛书屋”一景。 林波 摄
“三毛书屋”一景。 林波 摄

  据了解,小沙街道深入挖掘“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充分发挥“庙桥村三毛文化”“东风村农耕文化”两个特色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科普及作用,浸润书香文化,渲染民俗风情,不断完善小沙文化阵地,实现文化精神共富。

  在定海区干览镇南洞艺谷景区的“欢喜书店”,温暖灯光、木质装潢,静待着前来景区的游客和读者;在定海区盐仓街道黄沙岙的“非岛书局”正逐渐成为年轻人的网红打卡点……如今阅读之灯已点亮居民的日常生活场所。

  乡风淳,则乡村兴。在定海,共同富裕不仅体现在山水生态、村容村貌,更体现在乡风文明、人文内涵。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定海区不断加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民阅读设施网络建设,通过建设图书总分馆体系、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布点图书流通站、开辟阅读新空间等多种形式,延伸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让精神更“富裕”。

  文明“成风” 让乡村气质更温润

  走在定海区马岙街道马岙村的弄堂小巷里,一处处公共扫帚摆放点,成为这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前些年,马岙村村民自发组织在该村林氏祠堂一侧放置了公共扫帚,每家每户空闲时就将村道打扫得干干净净。这一扫,不仅“扫”出了马岙村的新面貌,也“扫”出了文明乡风,最终形成了“道干净,大家事,一起扫”通俗易懂的微民约。

  如今,随着舟山全市“智慧村社”试点建设的推进,“一把扫帚大家扫”又赋予了新内涵。

  马岙街道宣传委员叶世意表示,该街道以“一把扫帚大家扫”为源起,推进、深化、升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挖掘各村最具优势的地域特色,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品牌。

公共扫帚摆放点。 林波 摄
公共扫帚摆放点。 林波 摄

  诚然,在共同富裕赶考路上,不仅需要产业振兴,同样也需要文明“成风”,让城市气质更温润。

  “2022年,定海区广泛开展‘有礼定海 有你定好’文明新实践。”定海区文明办主任、定海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主任林铁坤表示,该区正以“浙风十礼”为主要内容,围绕“扫清家园尘土,拂去心中尘埃”的理念,以“全民掸尘”活动为重要抓手,让“有礼定海 有你定好”成为定海共同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家园建设标志性成果。

  以试点打造“烟蒂不落地”样板路为例,该区多部门联合开展“烟蒂不落地”文明习惯推进行动,通过打造“烟蒂不落地”样板路,力促市民养成“烟蒂不落地”的文明习惯。

  林铁坤表示,从“一把扫帚大家扫”到“烟蒂不落地”,其本质是希望通过“有礼定海 有你定好”全域党建品牌打造,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激发起定海群众“共建共享”意识,凝聚起发展的强大合力。

  审视当下,以定海为代表的浙江多地县市区正施展“三十六计”,内外兼修,谋划别样共同富裕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