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之美在何处(把自然讲给你听)

  雾凇不仅是一种气候奇观,还有净化空气、指示环境等生态功能

  近期,大面积雾凇景观亮相吉林,引来游人观赏。“园林日出静无风,雾凇花开树树同”,这是古人描述雾凇景象的诗句。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过冷却雾滴直接冻结或水汽直接凝华在植物或其他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雾凇不仅是一种气候奇观,还有净化空气、指示环境等生态功能。

  基于雾凇的结构和形成条件,可分为粒状雾凇和晶状雾凇。粒状雾凇也称为硬凇,是气温在零下8摄氏度至零下2摄氏度、有雾有风的条件下,过冷却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结构较为紧密;晶状雾凇也称为软凇,大部分出现在气温低于零下15摄氏度、有雾无风或弱风条件下,由雾滴蒸发时产生水汽凝华而形成,结构疏松、密度较小。

  雾凇都在什么时候出现?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为雾凇赋予了独特的时空分布特征。春季、秋季也会有雾凇出现,但在冬季形成的概率最大,主要出现在11月至次年3月,特别是在1月雾凇最多。

  由于雾凇在低温环境下形成,因此在我国北方地区、江南中北部、贵州中西部及北部地区以及高原地区较常见。在高原、山区出现的雾凇,多属于粒状雾凇,如安徽黄山、河南嵩山、陕西华山。在北方平原地区出现的雾凇,多属于晶状雾凇,如吉林雾凇、库尔滨雾凇等,其中以吉林雾凇最为著名。

  吉林雾凇为什么出名?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吉林雾凇持续时间长、厚度大、出现频率高,可从12月下旬持续到次年2月底,各次雾凇出现的持续时间比其他地方的同类雾凇持续时间长,一年最多可出现60余次。

  在吉林市,冬季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的天数长达60至70天,而穿城而过的松花江水却可以奔流不息。松花湖表面结出的冰面能厚达1米,这个天然的隔温层使冰层下湖底的水温保持在4摄氏度,与地面温差达到30摄氏度左右。当4摄氏度的水从湖底流出闸门,通过水电站发电机组后温度升高,江水载着巨大热能顺流而下,接触到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环境,温差使江水产生雾气。在吉林市,深夜的雾气在沿江两岸的树木和草丛间凝华,一层层“白霜”包裹植物体,形成厚度最大、密度最小和结构最疏松的雾凇品种——毛茸形晶状雾凇。随着太阳升起,雾凇在清晨慢慢融化或坠落。

  雾凇绽放,带来的不只有美景,还有净化效应。雾凇在最初形成阶段可吸附空气中的细颗粒物沉降到大地、降低其浓度,直接净化空气;雾凇具有浓厚的松散孔隙结构,内部连通性佳的空隙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容纳大量音波;此外,雾凇形成时还伴随着负氧离子的增加,这就回答了为什么雾凇出现的地方,总给人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

  雾凇,是大自然的不经意之作。作为生态环境的一分子,它的出现已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指示和表征,是我们应保护的对象之一。

  (作者为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本报记者孟海鹰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