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姚鑫富的碳汇“素描”:从一无所知到抢跑“卖空气”

  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内蒙古大兴安岭8月25日电 题:姚鑫富的碳汇“素描”:从一无所知到抢跑“卖空气”

  记者 张玮

  初秋的内蒙古大兴安岭天高气爽,姚鑫富又来到索图罕林场,听碳汇林间奏出婆婆娑娑的“交响乐”,这是这片林场被确定为森林碳汇产业的试点单位之一后,姚鑫富最常听到,也最喜欢听的声音。

  内蒙古森工集团克一河森工公司始建于1958年,2014年,索图罕林场被公司确定为开发森林碳汇产业试点单位之一。

  也是在那时,姚鑫富“莫名”接管了公司的碳汇业务,“从零开始,真的不知道从何入手。”

  1972年出生的姚鑫富说话干脆,办事利落,1992年毕业后回到自小生长的林区工作,辗转在营林部门、资源部门工作近20年。

图为姚鑫富在碳汇林采集数据。 郑云涛 摄
图为姚鑫富在碳汇林采集数据。 郑云涛 摄

  克一河森工公司成为碳汇产业试点后,最初没有专门的碳汇部门,时任资源部门副主任的姚鑫富接手分管了碳汇业务。

  “最初一头雾水。碳汇到底是个啥?怎么卖钱?”回忆8年前,姚鑫富坦言,“懵,说白了就是一无所知。”

  2015年1月,克一河森工公司与北京一家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共同完成当地林业碳汇项目。“我们负责基础材料的准备和提供,开发和交易流程由合作方来完成。”

  即使有了“帮手”,姚鑫富仍需抓紧时间“充电”。不断地外派学习培训,“广州、北京、江西……一年至少去一次,培训一周。”

  “最开始着急啊!压根儿对碳汇没有概念。”一周的学习时间对于脑子里“一片空白”的姚鑫富来说太珍贵,除了认真做好课上笔记,他总是蹭同学的课外课,“课后,别人问老师问题,我就凑上去听,然后记下来。”

  “碳汇的专业书籍不多,也不太好买。”培训结束后,姚鑫富除了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时间将笔记啃透、啃烂,便是在网络上学习相关知识。

图为姚鑫富与同事在碳汇林采集数据。 郑云涛 摄
图为姚鑫富与同事在碳汇林采集数据。 郑云涛 摄

  “好在每次培训都建交流群,有问题可以随时在群里讨教。”姚鑫富说,“树立起整体的碳汇概念后,理解起来就轻松一些。”

  如今,姚鑫富已经能够为记者清晰地算一笔账:“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森林是具有固碳能力的。比如,这片林子每年自然固碳100吨,经过人为干预后,可多固碳30吨,那么这30吨就是可以作为产品用来交易的。”

  2019年,克一河森工公司碳汇办成立,姚鑫富任部门主任。经过5年的不断努力,那一年成交了第一单碳汇交易。

  “2万吨,销售量不大,成交额也不高,但是这个零的突破燃起了我们的希望。”如今想起来当时的情形,姚鑫富依然发自内心地开心,“啥时候有交易了,这个活儿才算成功了。”

  克一河森工公司VCS碳汇项目自2019年交易以来,共达成交易17笔,交易碳汇量共873563吨,交易总金额1654.29万元。其中,2019年共交易3笔,交易碳汇量5.3万吨,交易总金额70.98万元;2020年共交易6笔,交易碳汇量26.77万吨,交易总金额351.67万元;2021年共达成交易8笔,交易碳汇量55.28万吨,交易总金额1231.64万元。

  从最初碳汇产品在交易平台上报价后,几乎无人问津,到不断有客户打电话咨询,甚至开始在平台上竞价……

  “内蒙古大兴安岭全面停伐后,林区面临转型,能够有收入的项目不是很多,发展碳汇产业后,真的很有成就感。”姚鑫富感叹道。

图为索图罕林场的碳汇林。 张玮 摄
图为索图罕林场的碳汇林。 张玮 摄

  姚鑫富说,2021年11月5日,6万吨林业碳汇以133万元成功竞价,首创林区碳汇交易历史新高;12月6日,5万吨林业碳汇交易金额为212.1万元,碳汇单吨价格创林区碳汇交易历史新高。

  截至目前,克一河森工公司合作开发了内蒙古克一河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简称CCER碳汇项目)和内蒙古克一河森林管理类碳汇项目(简称VCS碳汇项目),建成2015至2021年度人工造林碳汇项目数据库,VCS项目数据库、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数据库正在建立中。

  “依据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尝试开发建设人工造林碳汇储备项目,项目面积共1378.92公顷,目前已编制《人工造林碳汇储备项目建议书》。”姚鑫富说,当下项目文件技术是个“瓶颈”,“如果我们自己能把这项技术解决了,对开发项目会有很大帮助。”

  继续推进VCS碳汇项目交易、推进CCER碳汇项目减排量签发上市交易、加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做好碳汇项目储备……姚鑫富已经列出下一步工作计划,在领跑“卖空气”这件事上,他是认真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