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的“河南传媒大学”,本质上是在搞诈骗

  ■ 视点

  虚假大学的实质就是贩卖假文凭。为了让假文凭“更有吸引力”,其往往会碰瓷一些热门地区的高校。

  近日,多位网友向记者反映,网上一所名为“河南传媒大学”的学校,从今年高考前夕开始,通过其网站不断发布有关“河南传媒大学”办学、科研、招生消息,然而在河南省内此前从未听说过有这么一所大学。另外,网友称该网站的内容大量盗用广西艺术学院网站信息。

  7月10日,河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河南并无这一学校,而教育部提供的全国高校名单也没有该校的信息。

  有网友称这所“大学”是“野鸡大学”,其实,它连“野鸡大学”都不是,而是子虚乌有,只有网页的虚假大学。这类“大学”根本没有具体的办学活动,是以大学之名进行招生与贩卖文凭的诈骗。

  有不少人士呼吁,教育部门要加大对虚假大学的监管力度,取缔虚假大学,而这显然错误理解了虚假大学。

  虚假大学根本就没有注册,没有办学地址,也没有校舍,就是搞一个假网站,并全盘抄袭其他大学的信息。

  因此,必须搞清楚虚假大学的本质就是诈骗。清除虚假大学,需要司法机关及时介入,加大查处力度,并扩大举报线索。考生和家长如发现这类“大学”,要立即报警,不要轻信“天上掉馅饼”的事。而被虚假大学冒名、山寨的大学,也要增强维权意识,及时发布公告加以澄清,并报警由警方介入处理。

  一般来说,考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是不会遭遇虚假大学的。各省教育考试院的志愿填报系统中的大学,都有合法资质,虚假大学无法进入这一系统。

  虚假大学实施诈骗,针对的是两类人员,一类是高考分数低,但想上本科院校的学生,其便声称不要高考分数,就能获得本科文凭;另一类是想买假文凭的社会人员,这类似于把在地摊上卖假文凭的搬到了网上,用所谓的学校网页,进行假文凭网上查证。

  打击这类虚假大学,需要充分清楚认识到其滋生的土壤,了解相关人群的客观需求,并对症下药。其实,打击虚假大学的行动,一直都在进行中。每年进入高招季,尤其需要警惕其卷土重来。

  而回到“河南传媒大学”的问题上,目前,其官网已无法打开浏览,但我们仍然需要搞明白,这所不存在的学校,为什么堂而皇之地“存在”了这么久?它坑骗过多少人?厘清个案背后具体的责任,对涉及违法的问题与相关人员进行严厉打击,如此,才能防止其卷土重来,也可以杜绝更多虚假大学冒头重生的可能。

  □熊丙奇(教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