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聚焦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 推动“后备粮仓”焕绿生金

  济南7月20日电(吕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7月20日举办“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题月度协商会。会上,委员、专家重点聚焦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强化种业创新突破、促进粮食持续增产、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等四个方面建言献策,推动山东“后备粮仓”焕绿生金。

  东营市政协副主席韩利学建议,应推进科、企、政联动融合创新。一方面,采取对接企业、政府的揭榜挂帅、实地验收、多方联合评价的立项机制,解决项目目标模糊不清、团队不能强强联合、资源配置重复分散、科研经费浪费低效、技术创新实效性差等问题。另一方面,加强多方融合,省、市级层面应加强科研规划,建立科研项目、企业、政策紧密衔接机制,通过科、企、政深度融合、协同作战,解决各自为战的问题,将专家的“试验田产量”转变为农民的“大田产量”。

  “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离不开科技创新,也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山东省农科院基地管理中心主任、黄三角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贾曦说,山东要加强区域内现有存量科技资源统筹,在此基础上按照实际发展需要和目标,快速扩大科技资源增量,所有存量和增量科技资源应全部纳入统一的平台共享体系,实现实物共享、服务共享和信息共享。山东应探索建立新的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建立盐碱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依托本地化科技队伍,开展农民应用场景培训,促进科技成果落地实施。

  滨州市政协委员、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科科长宋元瑞建议,山东应增加省级农业技术推广重大协同项目的数量,特别是盐碱地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对省级财政支持的涉及盐碱地农业重大创新项目,实施双首席专家制度;对生产效果明显但尚未大规模应用的技术,设立专项农技推广项目,最大限度地挖掘盐碱地粮食增产潜力,促进粮食增产增收。

  “随着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部署,饲草产业发展迎来了新机遇。”青岛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副院长、教授孙娟说,山东应出台扶持饲草产业发展政策,设立耐盐碱饲草生物育种专项,建立黄河口饲草种植名县。此外,该省应建立黄河流域高质量草牧业协调创新中心,引领黄河流域探索推动高质量草牧业发展新模式,通过牧草种植,涵养黄河水质,为山东服务黄河国家重大战略走在前作贡献。

  山东省政协主席葛慧君表示,要充分认识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重大意义,在勇于担当中力求新作为;坚持以创新引领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在把握规律中力求新突破;围绕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聚识聚智聚力,在综合施策上力求新提升。“各位委员、专家要持续关注盐碱地问题,加强同有关部门和一线工作人员的联系沟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为山东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汇聚智慧力量、作出更大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