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湖南十年“成绩单”:高质量发展闯出新路子

  长沙8月5日电 (记者 白祖偕 唐小晴)湖南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2.1万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4.6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形成3个万亿级、1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一批新兴优势产业链;在湘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187家;全省682万建档立卡贫困户、6920个贫困村、5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8月5日,“中国这十年·湖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长沙召开,会上公布的一系列数据,直观展现过去十年湖南推动高质量发展闯出的新路子。

  打造“三个高地”有成效有办法有信心

  近年来,湖南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与发展动力。

  “三个高地”是基于对湖南历史、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全面把握,要求湖南在制造强国中彰显湖南担当、在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作出湖南贡献、在内陆地区改革开放中展现湖南作为。

8月3日,湖南省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行业联盟成立。 长沙经开区供图
8月3日,湖南省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行业联盟成立。 长沙经开区供图

  湖南是如何打造“三个高地”的?

  一是有成效。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毛伟明借用四句诗词形象概括湖南在先进制造业方面取得的成绩:“‘可上九天揽月’,湖南是北斗卫星导航原创技术策源地;‘坐地日行八万里’,湖南是国内轨道交通最大的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乌蒙磅礴走泥丸’,长沙号称工程机械之都,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工程机械企业的产品,‘忙碌’于各类超级工程;‘可下五洋捉鳖’,涌现出‘海牛’深海钻机、‘鲲龙2000’采矿车等一批世界领先成果。”

  二是有办法。湖南成功探索了打造“高地”的“路”和“桥”。比如,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湖南大力抓住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四个着力点”,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倍增等“八大工程”,实施十大产业项目,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数字化、集聚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三是有信心。湖南形成了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3大世界级产业集群,装备制造、原材料、消费品3个万亿级产业;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前50强湖南占有4家、全国前5强占有3家。此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轨迹等核心技术源于湖南,代表着“中国高度”;湖南参与研发超高速轨道列车的605公里试验时速代表着“中国速度”……

  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跃升,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相协调的跃升,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闯出新路子,也让这个中部省份尝到了“攀高”的甜头。数据显示,湖南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突破2万亿元、2016年突破3万亿元,到2020年突破4万亿元,实现了万亿“三级跳”。今年上半年完成2.3万亿元,全年可望突破5万亿元。

  今年乃至后几年,湖南打造“三个高地”,将涌现一批顶天立地的世界级品牌,将培育一批戴天履地的产业链集群,将形成一批经天纬地的算力算法平台。到2025年,湖南将培育6个左右万亿级产业、8个以上千亿级企业,以及一批800亿级、500亿级梯队培育企业,成为“全国领先的算法创新中心和全国先进的绿色算力枢纽”。

湖南东安村民种植翠冠蜜梨致富。 谢助民 摄
湖南东安村民种植翠冠蜜梨致富。 谢助民 摄

  脱贫攻坚 绘就“山乡巨变”

  这十年,湖南扛牢精准扶贫首倡的政治责任,推动脱贫致富实现新跨越。

  一是甩掉了“贫困帽子”。湖南68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92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地区农民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5715元增加到2021年的13537元,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如是描绘湖南民众新生活:贫困地区面貌和贫困群众生活发生历史性巨变,大病家庭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贫困群众搬出了幸福新生活,众多贫困群众喝上了干净水、用上了安全电、住上了新砖房,最偏远山乡的小超市都用上了移动支付。湖南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2.13万元、0.74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4.49万元、1.83万元,实现了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二是绘就了“山乡巨变”。贫困地区行路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湖南所有县市区半小时可上高速,25户及100人以上的自然村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从大山深处到湖区河畔,从边远乡村到新镇新城,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着三湘大地每个角落。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湖南依然还有不少短板和弱项。比如,脱贫地区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脱贫群众收入水平还不高、农业机械化率有待提升等。我们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张庆伟说,湖南抓巩固、防返贫;抓产业、促振兴;抓建设、强治理;抓队伍、聚合力,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选派1.3万支工作队、3.4万名队员开展驻村帮扶,开展省内对口帮扶促共同富裕行动、“万企兴万村”行动,吸引各类人才“上山下乡”,形成了同心协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湖南东安紫水国家湿地公园紫水河清水碧波。 严洁 摄
湖南东安紫水国家湿地公园紫水河清水碧波。 严洁 摄

  青山绿水彰显生态“四美”

  深入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3个“三年行动计划”、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专项行动;全力开展长江“十年禁渔”;狠抓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这十年,湖南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守护好一江碧水”取得新成效。

  去年,湖南森林覆盖率59.97%、湿地保护率70.54%、水土保持率86.08%,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7.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1%;全省147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7.3%,空气优良率达91%,洞庭湖总磷浓度下降至0.063毫克/升,今年上半年继续下降至0.055毫克/升。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以“一江一湖四水”为主战场,湖南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专项行动和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完成3个湘江保护和治理“三年行动计划”,重拳整治黑臭水体、欧美黑杨、非法矮围、非法采砂等顽瘴痼疾,湘江流域水质优良率达到98.7%,比2012年提高10.6个百分点,退还长江岸线7.3公里,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得到有力提升。

  集中力量整治“化工围江”“化工围湖”,长江干支流沿岸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基本退出;坚持不懈“降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去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千方百计“增绿”,在长株潭生态绿心,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00家,国家级绿色园区10家,绿色发展指数进入全国前十……忠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湖南创造了绿色产业之美。

  “在保护长江岸线上,再现了麋鹿嬉戏、江豚腾跃的优美景象;在治理湘江上,我们创造了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郴州三十六湾等治理经验。”毛伟明表示,湖南还出台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规定、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事件)责任追究办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实施办法等,首创总河长令,健全约谈、挂牌督办、区域限批、损害赔偿等制度。连续6年开展污染防治“夏季攻势”,制度性地推动完成6590项污染治理项目。

  可以说,湖南正在彰显的绿色生态之美、绿色产业之美、绿色文化之美、绿色制度之美,扮靓了三湘大地、充实着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