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水系“通则不痛”

  近年来,不少地方在结合本地实际推进河湖连通工程、打造生态水网,有的地方还借此探索生态保护与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的新路径。分析相关探索与成效,笔者认为,要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理解河湖连通对于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更加自觉主动推进相关工作。

  河湖水系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需关系在各省份表现不一,即便在某一个省份或地区,也可能存在水网分布差异,有的地方河湖较多但宣泄不畅,有的地方因水资源匮乏而河湖湿地萎缩,面临水环境恶化风险。此时,如能结合本地实际,在河湖连通方面做出探索,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不失为一个良策。

  对此,2013年,水利部发布关于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作的指导意见;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长江保护法也对加强河湖水系连通修复作出规定。从有关地方实践看,河湖连通工程实施后,有效缓解了相关地区水资源紧缺困境,改善了当地水生态环境,增强了抵御水旱灾害能力,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也很有裨益,相关成效值得肯定。

  河湖连通表面上打通的是水系,实际上还在打通利益与产业,深层次上还涉及打通思想认识问题。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的宝贵资源,水资源配置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利益配置。特别是水质较好的河湖水资源,往往饱含着相关地区治理水生态的付出和努力。因此,在河湖水系连通过程中,有必要探索建立与完善地区间的利益补偿机制。还应看到,河湖水系连通后,会存在供水效益转移、污染转移等可能,需要提前加以分析研判并制定应对举措,确保工程运行安全可靠。另外,河湖连通会给相关地区产业发展带来新变化,受水地区会迎来更多产业发展机会,如何借此有效打通生态与文化、旅游、渔业等产业的关系,如何实现本地景区建设与周边群众、上下游地区共享发展机遇,成为一个有待回答的新课题。

  可见,河湖连通仅是第一步,应对后续环节相关“提问”考验着治理智慧。对此,不妨在思想层面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在坚决守护好水生态的基础上努力把绿色产业“蛋糕”做得更大,分配得更加精细合理,用区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顺利解答相关问题。“通则不痛”,只要思想上弄通了,举措上统筹兼顾了,一些事情就只是一种“幸福的烦恼”。

马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