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国家”分享黑土保护经验 各方吁推动可持续利用

  长春7月22日电 (孙博妍)第二届黑土地保护利用国际论坛22日在长春开幕。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和中国、阿根廷、匈牙利、塔吉克斯坦、乌拉圭等“黑土国家”农业与科研部门的负责人,就黑土保护、推动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展开交流。

  黑土是农田生物的“栖息地”、温室气体的“缓冲器”、世界人民的“大粮仓”。多年来,受土壤侵蚀、重用轻养等因素影响,全球黑土普遍面临耕层结构变差、有机质下降、土壤酸化等问题,对世界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表示,中国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利用。今年6月,颁布实施了黑土地保护法,明确了黑土地保护的职责任务、破坏黑土地的法律责任等;先后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和行动计划、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等;集成推广5大类、17个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建设示范区3100多万亩次。

  马有祥表示,到2025年,中国将实施黑土地保护面积1亿亩、保护性耕作1.4亿亩;到2030年,将基本实现黑土地保护全覆盖,黑土区耕地质量平均提高一个等级以上。通过努力,推动黑土地质量稳步提升、生产能力逐步加强、生态功能不断改善,黑土由“薄”变“厚”、由“瘦”变“肥”、由“硬”变“软”。

  马有祥向与会各方提出四点倡议,包括推动政策对话、深化技术交流、加强人才培养、活化保护机制。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通过视频致辞表示,生态系统退化加剧、气候危机、持续冲突和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叠加共振,导致全球饥饿人数不断攀升。2021年,有8.28亿人陷入长期饥饿。

  屈冬玉呼吁,各国应当依托科学、创新、政策、技术专长和伙伴关系,积极发挥多方优势,团结一致携手合作,高效、有效地开展各项行动,确保黑土地继续造福国际社会。

  与会各国政府官员、科研专家分别介绍了黑土保护经验,各国人士还通过视频连线了解了中国黑土地保护利用、盐碱地改良利用成果。

  当天,出席论坛的各国学者共同发出“健康土壤与粮食安全”吉林倡议,呼吁各方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提升黑土耕地地力,确保黑土地总量不减少、功能不退化、质量有提升、产能可持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