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3联赛都零出场?陈彬彬的窘境说明中国足球在走弯路

久古

最近几天,球迷都被这样一则消息惊呆了:在10月16日J3联赛第29轮富山胜利1-4惨败于滕枝MYFC之战中,陈彬彬没有入选‬球队大名单。加盟J3比赛3个月以来,陈彬彬出场次数为0,只有1次进入大名单。本赛季J3联赛还剩下最后5轮,不知道陈彬彬有没有可能谋得哪怕1分钟的上场时间?在报道的时候,媒体用上了“比郭田雨还惨”的醒目标题,看着就让人不忍卒读。

8月14日下午,海港俱乐部官宣陈彬彬留洋,他将以租借形式加盟J3联赛的富山胜利俱乐部。而在此之前,富山俱乐部主席左伴繁雄就在个人社交平台透露,还有一家日本俱乐部对陈彬彬感兴趣,但在球员本人以及富山管理层的“努力下”,双方达成了协议。而更早前,国内媒体则爆料,J2联赛的新泻天鹅“也有意签下陈彬彬”,甚至还有欧洲俱乐部“相中”的传闻。换言之,富山胜利并不是陈彬彬的唯一选项。

左伴繁雄说的另一家日本俱乐部,就是一度领跑J3联赛积分榜、目前排名第3位的鹿儿岛联。但在富山胜利明确表示球队缺少左边锋的情况下,陈彬彬最终选择了当时排名第五的后者。在他看来,自己完全有实力获得更多比赛机会、甚至坐稳球队主力位置。但事实给了他无情的打击,也让一部分国内球迷大惑不解:前国奥队长、主力左边锋、在海港俱乐部有过81次出场纪录并贡献了1个进球10次助攻的陈彬彬,难道在日丙联赛都没有出场的实力吗?

很多人或许遗漏了这样一个细节:8月26日,一次训练结束后,陈彬彬在接受《北日本新闻》采访时表示称赞了富山训练环境很好:“我认为这是J3联赛的顶级水平,我想展示自己引以为傲的速度和爆发力”。而富山俱乐部引进陈彬彬时对其的评价相当高:他的身体条件非常不错,瞬间启动和爆发力在中国同龄球员中属于佼佼者;一对一突破强,传中质量较高。

说实话,我认为富山俱乐部的评价只说对了一半。前面的都对,但“传中质量较高”则言过其实,甚至是信口开河。

陈彬彬有两个特点:一是身体强壮速度快、突破能力强,二是传中球质量差。前一点,看过陈彬彬中超联赛(特别是19赛季)表现的球迷都知道。别说同年龄段,就是目前为止所有中超本土球员中,仅以左边锋(前卫)而言,从年龄+对抗+速度+突破能力几方面综合来看,陈彬彬也非常突出。

但仅此而已,陈彬彬最大的问题是突破之后不知道干嘛了、自己都被自己的突破“突”懵了,最后一脚传中十有八九不着边际,胡尔克曾不止一次在比赛中对此表示不满、或者不解。至于陈彬彬的强壮度,曾有媒体报道称,他的大腿比胡尔克还要粗。言谈之间,让人看到满满的各种自豪感。

陈彬彬传中球质量差,防守能力也差。最经典的,就是20赛季中超联赛第6轮国安1-2海港之战,王刚N次“强吃”陈彬彬,甚至差点制造点球,海港的左路防守频频告急。不得已,时任海港主帅的佩雷拉上半场没结束就把左右边翼卫的位置对调,王燊超改打左边翼卫,陈彬彬则到了右路。下半场结束,佩雷拉直接用杨世元替下了陈彬彬,阵型也从首发的3412改为4231,不要边翼卫了。

也正因此,适合U23年龄的陈彬彬,在海港的上场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下滑。18赛季出场19次、19赛季18次,20赛季13次,都是U23的轮换球员。但到了21赛季,陈彬彬的上场减为了9次;22赛季第一阶段的10场比赛,陈彬彬只有2次出场,并且都是替补,时间分别为8分钟和5分钟。在莱科的战术体系中,根本就没有陈彬彬的位置。

与郭田雨一样,陈彬彬都是身体(包括速度)力量型球员,也是中国足球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引以为傲的一个标志:我们技术不行,但有身高、有速度(注:据资料介绍,陈彬彬身高1米77,属于矮个子;体重是72公斤,但目测应该在80公斤左右)。

21赛季郭田雨风光一时,甚至被球迷和媒体称为未来国家队高中锋NO1。但到了葡超,除了一次进攻失利后立马爬起来狂奔80米回追防守之外(注:在中超几乎不可能),留下来的就是半年葡超替补出场3次、上场时间只计31分钟、0进球0助攻的尴尬纪录。须知,在此之前的一个赛季,郭田雨是中超联赛本土射手王。

如果说,郭田雨因为联赛期间加盟葡超,再加上办理出国手续耽搁等原因,因而难以融入球队、表现欠佳,尚情有可原。陈彬彬加盟的是日本联赛的丙级球队,赛季前多少还与球队有了磨合期,结果连上场的机会都没有,这实在出乎所有球迷的意料。

那么,在训练中曾获得日本媒体称赞、更曾获得过富山俱乐部高层盛赞的陈彬彬,为什么到了联赛却遭遇如此困境呢

这其实是中国球员的一个通病:技术粗糙、缺乏配合意识。

日本足球,而无论是国家队还是俱乐部队,边路突破之后鲜见起高球传中(12强赛国足0-1日本之战例外)。并且日本球员的边路突破,很少是单个球员凭着速度和个人能力强突,而更多的是2人甚至是3、4名球员之间的小范围战术配合,最后以撞墙式或者一脚出球的配合成功突破,从而达到以四两势拨千斤式的效果。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对于国足来说,2019年东亚杯、上述12强赛等中日之战,对日本球队这种战术应该深有体会。而目前的日本联赛,即便是J3联赛这种低级别的赛事,其技战术风格也一脉相承。

在这种联赛环境中的陈彬彬,即便可以凭着强壮的身体和令人羡慕的速度突破对手的某一道防线,但突破之后不知道内切、传中球质量又极不靠谱,他上场,只能是球队改变打法,结果当然就只能是连大名单都无法进入了。说白了,富山俱乐部高层看走眼了。

中国足球的青训,这么多年了,还是走不出“身体和力量”的思维定势。选择球员时总是优先考虑身高体壮、速度快。

包括U23国足主帅扬科维奇,反复强调也只是球员的体脂率。实事求是地说,扬科维奇的出发点并没有错。但把体脂率当成选材第一位的时候,技术和意识显然就被排到了后面。在亚洲足坛强队愈强、传统弱旅的东南亚足球也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把身体和力量放在首位的中国足球,之所以从亚流一流不断下滑至二流甚至三流,当然就种瓜得瓜了。

再看看眼下的中超,曾经的中超新人黄紫昌,只能在边路与身高体壮的防守球员拼身体;段刘愚在经历了两个赛季的替补之后,现在给人感觉已经是不会踢球了;而韦世豪与张玉宁这两个赛季迥然不同的成长轨迹,更是让某些人笃信,这才是中国特色的足球。

包括,之前放弃巴西、西班牙足球而改学德国;中国足球就必须硬桥硬马、横冲直撞,追求的是速度和所谓的冲击力,轻视技术和踢球意识、战术意识。再看看目前的吴曦,无论是在国家队还是俱乐部,踢的都是防守型后腰。在国安,如果张稀哲出任后腰,其前面必须有一名防守能力更强的球员“打头阵”,或者他和另一名防守球员一起与前者组成一个正三角形的中场组合。

所有这些,都是历经多年的中超之后,球员的技术能力已经被磨光的结果。技术和足球意识稍好但身体相对不是那么强壮的球员,已经被变态的联赛改造成“四不象”了。再看看日本,南野拓实、伊东纯也、久保健英、堂安律等等进攻型球员,又有哪一个是“身体力量型”见长者?整个日本国家队中前场,其实只有远藤航一人是力量型球员,但人家曾经是德甲“第一后腰”。

陈彬彬今年只有24岁,但他的技术和踢球意识似乎已经完全定形。相比之下,吴兴涵、刘彬彬、金敬道、谢鹏飞、刘洋、甚至老将曹赟定、于汉超等边路球员,近两个赛季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明显增加了突破之后的内切。而更年轻的刘若钒、周俊辰、艾菲尔丁等,也都是进攻方式非常多的边路球员。如果不作出改变,陈彬彬留洋结束之后回到海港,估计前景也不会让人看好。

一个更残酷的事情是,对于中国足球青训来说,如果不改变选材的思路,培养出来的球员恐怕也只能是“废”材。

(今日头条独稿,未经许可禁止以非本人名字转载!图片全都是来自今日头条免费图片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本文就是关于J3联赛都零出场?陈彬彬的窘境说明中国足球在走弯路的相关内容,希望给您带来帮助